
添加微信好友, 申根簽證全無憂:免費咨詢、材料下載、填寫教程、線路規(guī)劃!
復制微信號
一群在挪威留學的臺灣學生發(fā)現(xiàn),挪威政府給他們核發(fā)的簽證上面,國籍一欄寫了“中國”。
他們希望可以改回臺灣,四方奔走,卻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。于是,他們希望可以透過法律程序表達他們的訴求。
近日,中國在世界各地施壓,要求將臺灣的名稱“改正”為中國臺灣,表示其對臺灣的管轄權。先前是國際服飾品牌,最近一波是針對國際航空公司的航點名稱。至于運動賽事,“臺灣”兩個字也長期因為太過“敏感”,而以“中華臺北”等其他名義參與。上個月,臺中市政府主辦、原定明年五月舉行的東亞青年運動會,在此爭議中遭到取消,成為第一個犧牲者。
發(fā)起人:違背人權
《德* 之聲》訪問“挪威居留證核心訴訟團隊”的發(fā)起人Joseph(化名)。他認為,既然居留卡在挪威境內有通關等行政程序上的功能,應當要以行政便利性為首要考量,而不能把它轉化為宣示外交立場的工具:“畢竟臺灣人跟中國人的通關手續(xù)還是不一樣的,注記我們?yōu)榕_灣事實上是有助于挪威政府在行政上的便利性。”
對于臺灣人與中國人的區(qū)分,他認為臺灣人在與中國分治多年以后,已經(jīng)發(fā)展出自己的身份認同,挪威發(fā)行的居留卡應當要尊重個人的身份認同,否則就是違背人權。
自從2010年ISO國際標準更新,把臺灣從國家列表上消失。挪威稅務局率先跟從,接著移民局也參考此標準將證件中的“臺灣”改為“中國”。雖然偶有臺灣人對挪威移民局表達抗議,卻不是每一次都獲得正面答復。Joseph在2015年抵達挪威后也遭遇同等待遇,他多方詢問意見,擬定計劃,并且成立社團經(jīng)營此事。2017與2018年,團隊分別向挪威移民局和挪威移民訴愿委員會提起訴愿,但都被駁回。
盼成歐洲范例
8月1日,團隊將此計劃帶上募資平臺“嘖嘖”,期望以群眾募資的方式籌措最多四個審級、高達488萬臺幣的律師費,以便向挪威政府提起民事訴訟。預計訴訟對象包括最早變更國籍注記的挪威稅務局,以及最終駁回訴愿的挪威移民訴愿委員會。
募資聲明指出:“這次的案件如果能在挪威法院、甚至歐洲人權法院取得勝訴,將會成為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判例,影響其他歐洲國家在面臨類似問題時做出的決定。”
截稿為止,該募資計劃上線僅僅6天,就已經(jīng)籌措到60萬元臺幣,相當于首階段目標金額122萬的48%。
這不是臺灣人第一次在身份文件上發(fā)生爭議。在冰島,曾經(jīng)有一名臺灣女子不服自己的身份注記為中國而提出抗議,最后爭取到標注為“無國籍”。瑞典、瑞士、意大利等亦有類似情形。
羅法/李芊(綜合報道)